欢迎来到五华法院网! 今天是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弘扬法治,崇尚文明。积极配合创文创卫,助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和广东省县级文明城市

微博热议曾成杰案,警惕喧嚣背后的民粹主义

时间:2013-07-30 来源:五华法院 点击:5778 次

微博热议曾成杰案,警惕喧嚣背后的民粹主义

梅州日报

谢刘权

近日,湖南曾成杰案件引发了微博上一场“热闹”不已的讨论。而事实上,这场“骂战”近乎扭曲了网民对案件实体和司法价值的评判。虽然无论在实体上还是在程序上,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曾成杰案件的处理均没有问题,但却因一条“没有义务告知”的微博引来一片骂声,最终只能由整个法院系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应对舆情。 

舆情爆发的导火索是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没有义务告知”的微博回应,相关主体必须检讨自己的群众意识。一旦执行死刑,犯人和亲属将是天人相隔,没有让他们见到最后一面是一个巨大的工作瑕疵。法律不能泛道德化,但是司法具有道德责任。任何一名干警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应当胸中装有群众,多替当事人设置一些人性化的安排。否则,司法公信无从谈起。无论理由多么充分,一个从进入法院开始就备受社会关注的司法案件,相关办案人员如能多留一个心眼、多问一下审判人员,或许都可以避免临刑前没有最后一面的遗憾。 

但是,当对案件相关情况的评论变成部分人的情感发泄口,不理性的声音会阻碍公众客观看待事件。在这场微博风暴中,相关当事人被贴上道德的标签,法律和证据被忽视,不当的话语暴力大有将社会监督演变成为道德审判之势。这不是一个错案,舆情对司法过度的批评有“伤及无辜”的嫌疑。在片段式、情绪化的信息之下,被搭上的是无辜的整个法院乃至整个国家机关的公信。 

其实,微博上面的闹哄哄只是表象,事件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民粹主义。作为一种话语策略,民粹主义本身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力量。在新闻领域中,民粹主义直接诉诸公众,强调公众认同,容易获得道德和市场的双重认同。由于民粹主义不是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本身并无确定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更多时候只是表现为一种近乎偏执的否定,这把公众对现实的不满情感引向极端。民粹主义对社会进步的追求仅仅停留在对不公平现实的话语抨击层面,并没有尝试通过制度路径建构稳定的社会秩序。 

在司法层面,民粹主义表现为盲目追求个案的绝对公正,为此不惜破坏国家既有的法律规则,通过对当地政府和司法部门的施压而达到目的。其实,对国家司法公正来讲,用政治运动式的方法来追求个案公正无异于缘木求鱼、饮鸩止渴。或许,在某一个案件中,民粹主义确实达到了个案实质正义的目的。但是,这个过程却忽略了法律制度的重要性,破坏了法院自主行使审判权的核心价值,更妨碍了公民法治思维的培养,从长远看,这对司法后患无穷。 

当然,一个普通司法案件是否会演变为社会热点甚至成为公共事件往往不是人民法院自己能够决定的。人民法院只有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才能保证司法公正。同时,在保证公正司法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必须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让公众全面了解了案情,进而主导舆论方向、引导公众理性思考,防范民粹主义侵蚀司法公正土壤。

(本文作者为五华法院研究室干部)